电脑运行缓慢,用这十招,显著提高Windows 10计算机性能

【摘要】电脑运行缓慢怎么办?今天我们介绍十个方法,可以显著提高win10计算机的性能。

一、检查内存使用情况并关闭后台进程

右键单击任务栏并选择任务管理器。

要检查内存使用情况,请选择任务管理器窗口中的性能选项卡。

单击进程选项卡,将显示打开的各个后台进程。

选中不需要的后台进程,然后按结束任务按钮关闭它(注意不要关闭Windows进程下列出的更重要的进程)。

图形用户界面  描述已自动生成

二、.运行系统文件检查器

系统文件检查器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维护工具,可以修复损坏的系统文件,用它可以修复各种系统错误。

可以通过在Windows搜索框中键入cmd并单击结果下方的以管理员身份运行选项来使用系统文件检查器。

输入sfc/scannow命令并按Enter键启动扫描,这可能需要一段时间。

三、使用第三方软件

不用说,提高Windows 10性能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使用可靠的第三方优化工具。

好用的Windows 10优化器软件带有PC清洁功能、PC速度提升器和集成性能监视器。

最重要的是,其中许多工具允许你在修复注册表之前创建注册表备份,确保不会对你的PC造成损坏。

还可以使用这些实用程序来管理磁盘。它们通常包括磁盘碎片整理工具,以及磁盘备份和恢复选项。

四、删除启动项

打开任务管理器。

单击启动选项卡,显示已经启动的软件列表。

选择不需要启动的项目,单击右下角的禁用按钮将它们从Windows启动列表中删除。

五、使用第三方软件更新驱动程序

过时的驱动程序可能会降低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的速度,如果没有最新的驱动程序,某些硬件设备可能无法正常工作。

没错,Windows更新会自动更新最重要的驱动程序;但这并不能保证它会更新所有的驱动程序,因此,可以使用Windows中的设备管理器检查和更新驱动程序。

也有各种第三方程序可以识别和更新过时的驱动程序,例如DriverFix就是一款出色的实用程序,可以使用它更快地更新驱动程序。

六、加快Windows 10启动速度

按Windows+I键,打开设置。

点击系统--电源和睡眠--其他电源设置。

单击选项卡左侧的“选择电源按钮的功能”。

系统设置选项卡中包括一个“启用快速启动”选项,如果该选项显示为灰色,请选择“更改当前不可用的设置”。

单击选中快速启动复选框。

按“保存更改”按钮。

图形用户界面, 文本, 应用程序, 电子邮件  描述已自动生成

按Windows+R键,输入msconfig并单击确定打开系统配置窗口。

单击引导选项卡,选择“无GUI引导”选项,删除Windows欢迎屏幕。

单击应用,然后点击确定,重新启动Windows,使新的MSconfig设置生效。

图形用户界面  描述已自动生成

七、调整性能选项

按Windows+R热键,输入sysdm.cpl并单击确定按钮,打开系统属性窗口。

单击“高级”选项卡,然后单击“性能”项目下的“设置”按钮。

视觉效果选项卡列出了所有效果,默认情况下可能会选中所有选项,可以根据需要取消一些选项。

单击应用和确定按钮确认新设置。 图形用户界面, 文本, 应用程序  描述已自动生成

八、检查磁盘空间不足

打开文件资源管理器,选择“此电脑”,它会显示你的设备和硬盘信息。

你可以通过将CCleaner添加到Windows 10来使用更详细的磁盘分析器工具。打开CCleaner,单击工具,然后选择磁盘分析器。

可以选择扫描更具体的文件类别,以查看哪些文件格式占用了最多的硬盘空间。

可以通过单击相应的复选框来选择扫描各种Windows和第三方软件垃圾文件。

按分析按钮扫描要删除的项目,按清除按钮擦除文件。

图形用户界面, 文本, 应用程序  描述已自动生成

九、运行系统维护

打开控制面板。

然后点击系统安全--安全和维护。

点击维护项目下的“开始维护”,系统维护开始,等待该过程完成。

图形用户界面, 文本, 应用程序, 电子邮件  描述已自动生成

十、加快右键菜单打开速度

按Windows+R键,输入regedit打开注册表编辑器。

导航到下列注册表项:

双击MenuShowDelay项,在打开的“编辑字符串”窗口,在“数据数据”中删除默认值400并输入类似270的值,单击确定,然后关闭注册表编辑器。

图形用户界面, 应用程序  描述已自动生成

通过调整MenuShowDelay字符串,可以加速右键菜单打开之前的延迟。默认情况下,该400毫秒的延迟。

原文转载:https://os.51cto.com/article/700526.html

AMD宣布已通过所有必要的审查,将完成对赛灵思的收购

【摘要】AMD官方宣布,目前已得到必要的监管机构批准,除了正常的协议条件外,其余所需的交易条件都已满足,近日将完成对赛灵思(Xilinx)的收购。

AMD官方宣布,目前已得到必要的监管机构批准,除了正常的协议条件外,其余所需的交易条件都已满足,近日将完成对赛灵思(Xilinx)的收购。

文本, 徽标  描述已自动生成

 AMD收购赛灵思的交易,是在2020年的10月27日正式宣布的,也就是在NVIDIA宣布与软银达成收购Arm的交易之后一个多月,当时两家公司达成了最终的收购协议,同意AMD以全股票的方式收购赛灵思。

  根据当时两家公司达成的收购条件,每股赛灵思普通股将获得1.7234股AMD普通股,按当时AMD的股票价格,他们收购赛灵思的出价为每股143美元,交易价值高达350亿美元。

  按这一方案,在收购完成时,AMD的原有股东将持有收购后公司74%的股份,赛灵思股东持有余下26%。收购完成之后,AMD CEO苏姿丰将继续担任公司的CEO,赛灵思总裁兼CEO Victor Peng将加入AMD,出任总裁,负责赛灵思的业务和战略增长规划,交易完成后,至少有两名Xilinx董事也将加入AMD董事会。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博士此前表示,对赛灵思的收购标志着AMD将确立为业界高性能计算的领导者。

  作为一家长期专注于CPU、GPU的厂商,收购在FPGA、可编程SoC及ACAP实力强劲的赛灵思之后,AMD就将集齐CPU、GPU、FPGA,加之自适应SOC及深厚的专业软件知识,将为云计算、边缘和智能终端设备提供领先的计算平台。

  编辑点评:随着AMD正式完成对赛灵思的收购,在数据中心和高性能计算领域,将进一步提供完善的计算平台和解决方案。

  更新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2月14日晚间,微博@AMD中国 发微博称:“今天,我们完成了对自适应计算机解决方案领先供应商—赛灵思的收购,打造了业内高性能和自适应计算的领导者。”

AMD

原文转载:https://notebook.pconline.com.cn/1484/14846844.html

2021年全球PC市场巨变!创10年最大出货量,收入达2500亿美元

【摘要】近日,Canalys发布了最新报告,报告显示2021 年全球 PC 出货量约为 3.41 亿台,同比增长 15%。出货量排名前五的分别是联想、惠普、戴尔、苹果、宏碁。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莫婷婷)近日,Canalys发布了最新报告,报告显示2021 年全球 PC 出货量约为 3.41 亿台,同比增长 15%。出货量排名前五的分别是联想、惠普、戴尔、苹果、宏碁。其中,联想以8210万台的出货量成为全球第一,占据24.1%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的惠普出货量为1870万台,占据21.7%的市场份额;戴尔以5930万台的出货量和17.4%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

图片

从Canalys的数据可以看到,前五大品牌厂商在2021年均实现了同比增长,表现最好的是苹果,同比增长了28.3%。Canalys表示2021年的PC市场出现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全年出货量是2012年以来的最大出货量,创下10年来新高。其次是全年收入达到2500亿美元,2020年全年的收入仅为220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5%。这其中,笔记本电脑和移动工作站出货量增长了16%,达到2.75亿台。台式机和台式工作站出货量为6600万台,增长了7%。Canalys认为,2022年也将保持强劲的市场需求。
具体来看,出货量排名前三的品牌厂商市场份额都在15%以上,而且占据了全球一半的市场份额,而排名第四、第五的苹果、宏碁仅占据8.5%和7.1%的市场份额。

图片

2021 年全球PC 出货量市场份额(资料来源:Canalys)

过去这一年,PC以及笔电行业经历了原材料短缺、价格上涨等影响,而PC DRAM等原材料也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呈现不同的价格跌涨幅度。从代工厂、芯片厂的产能情况,以及半导体企业高管对芯片缺货情况的预测来看,原材料短缺将持续在2022年的大部分时间里。
Susquehanna报告显示,部分芯片交期达到22.3周,其中电源管理芯片和微控制器芯片交付时间拉长尤为明显,不少芯片在2022年上半年依旧会处于供货紧张状态。集邦咨询表示,原材料短缺对整机影响较大,出货将季减约8%,PC及笔电端受到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而PC及笔电端方面的影响主要来自WiFi、PMIC、Type C IC等原材料。
在供应链不稳定的2021年,苹果与宏碁依旧取得超过20%的年增长率,成为TOP5厂商中表现最好的两大厂商。
苹果在2021年发布了14英寸、16英寸 MacBook Pro、M1 pro和M1 max等产品,得益于 M1芯片性能的不断升级,MacBook Pro在市场上备受青睐,以28.3%的年增长成为2021年,表现最好的品牌厂商。
宏碁在电竞市场具有较大优势,在2021年年增长率也达到了21.8%,仅次于苹果。据了解,宏碁在全系列Predator掠夺者中增加了独家的PowerGem散热技术,宏碁Predator被认为是电竞品牌市场的TOP级“选手”。可以预见,随着英伟达、AMD等厂商在显示技术等方面的升级之后,消费市场对于电竞笔记本的需求也将不断提升。
进入2022年,预期多家ODM厂芯片供应问题有所改善,例如此前缺货最为严重的WiFi、PMIC的产能也会逐渐缓解。同时,IDC估计,到2025年全球PC出货量五年复合成长率会达到3.3%;2023~2025年连续三年PC出货量都有机会落在1~2%左右,笔记型电脑会是主要增长动力。

原文转载:https://mp.weixin.qq.com/s/qpFUrcoizo_8lMXE7NCifg

微软技术大会中国站在线开幕:聚焦混合工作、多云部署与云原生创新,点燃中国智慧、拓展中国机遇

【摘要】2022年1月6日,软在线技术大会中国站正式上线,在两天的直播中,数十位来自微软全球与中国的顶尖技术专家,将通过一系列主题演讲、技术课程、案例分析、直播互动,首次面向中国市场详尽介绍微软围绕元宇宙、混合工作、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数字安全等各个领域,所推出的最新技术突破、产品服务与实践经验。

2022年1月6日,北京 —— Microsoft Ignite China 微软在线技术大会中国站正式上线,在两天的直播中,数十位来自微软全球与中国的顶尖技术专家,将通过一系列主题演讲、技术课程、案例分析、直播互动,首次面向中国市场详尽介绍微软围绕元宇宙、混合工作、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数字安全等各个领域,所推出的最新技术突破、产品服务与实践经验。针对混合工作、多云部署与云原生创新等技术趋势,微软智能云在中国市场落地一批新功能和新服务,并通过全面贯彻“联合创新”模式,支持全球企业入华发展、中国创造进军海外,助力更多中国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

电脑屏幕截图  描述已自动生成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侯阳博士表示:“在全球共同应对挑战、迎接新常态的过程中,中国走在了整个世界的前列。混合工作、多云部署、云原生创新,这些在中国市场风起云涌的创新浪潮,引领着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前沿趋势。微软在线技术大会,不仅要向中国市场介绍微软公司的最新技术突破,更是为了点燃中国智慧、拓展中国机遇,让来自中国与全球的开发者、合作伙伴、各行业客户,持续增强创新能力,共同拓展广阔的未来。”

混合工作成新常态,元宇宙革新协作体验

疫情引发的不确定性,给全球各地、各行各业的经济结构、商业模式,乃至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根本性的结构化变革。中国在有效控制疫情、全面复工复产的过程中,率先实现了混合工作的常态化。调查数据[1]显示,中国目前有87%的上班族采用混合工作模式,近八成的办公室员工认可混合工作模式,多数人认为,混合工作对于工作效率、员工满意度和创造力都有积极影响。中国市场呈现的趋势与微软在全球进行的《工作趋势指数报告(WTI)》[2]的发现不谋而合——在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名受访者中,有73%的员工希望在疫情结束后,也能继续保持混合工作的灵活性——无论在全球还是中国,混合工作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大势所趋。

当前企业和员工对于混合工作的主要顾虑之一在于,远程工作减少了面对面的人际交往,削弱了人们之间必不可少的情感交流,可能对业务协作和联合创新造成制约。为了提升混合工作的协作效率,特别是改善人与人之间交流互动的感受,微软以Teams为核心平台,持续推出大量新功能与新服务。其中包括,用于与企业外部联系人进行安全协作的Teams Connect、Teams Shared Channels、Chat with Teams,模块化的协作工作区应用Microsoft Loop,以及进一步整合了Dynamics 365、Office 365 和Teams工作流中协作、共享和通信功能的Context IQ等。


电视游戏的萤幕截图  描述已自动生成

Mesh for Microsoft Teams

其中,Mesh for Microsoft Teams率先将元宇宙技术融入到Teams的远程协作体验中,来自全球各地的人们可以在虚拟空间中开展协作、召开会议、发送信息、处理共享文档。微软智能云为元宇宙提供了多方面的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Mesh for Microsoft Teams是其中最先落地的应用方案。

此外,为了满足行业企业对于身份管理、数据安全、业务合规等方面更严格的要求,微软在中国市场推出了Azure Virtual Desktop服务,允许认证员工随时随地从任何设备,登入到满足企业安全要求的业务环境中,从而为混合工作提供企业级的可靠保障。

一站式多云管理,加速企业IT转型升级

在企业IT基础服务领域,混合云与多云策略,正成为多数企业面对的主流现实。疫情加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上云的进度。其中,兼顾公有云与私有云优势的混合云发展最为迅猛,2021年,中国混合云市场增速高达75%,并将在未来三年保持增长;出于分散风险、优化技术组合及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的考虑,企业同时采用多个云服务的情况越来越普遍;此外,还有异军突起的边缘计算:目前由边缘设备产生和处理的数据量,年复合增速达33%,已经与云端数据的增长势头不相上下。

从边缘计算、自有数据中心到不同的云服务,今后大多数企业要面对的,将是一个融合了多云、混合云、边缘计算,多种架构并存的现实,这就要求企业IT具有同时对多种基础设施、服务进行统一、高效、灵活管理的能力。Azure Arc多云管理平台能够以统一的管理界面和体验,对企业本地数据中心服务器、来自不同运营商的云服务,乃至来自物联网和边缘设备的数据和服务,进行一站式的管理,能显著减轻企业IT管理的负担,降低企业拥抱云创新的阻力。Azure Arc即将在中国市场推出Azure Stack HCI integration with Azure Arc、Azure Arc Enabled for Server、Azure Arc Enabled for Kubernetes等功能更新。

Azure Stack HCI 21H2超融合系统已在中国市场推出,其可在本地IT环境下运行Azure云服务,尤其适合敏感度较高的数据和应用,可满足对低延迟的需求,以及那些希望加强本地数据中心云化发展的客户需求,帮助企业构建起现代、安全、高效,又经济的云原生业务环境。

Windows Server和SQL Server都迎来了全新的2022版本,在不断提升性能、管理性、安全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对于贯穿Azure云服务、混合云部署、边缘计算的一致性和业务连续性的支持,助力企业打造面向未来发展的“云就绪”的技术能力。Windows Server 2022现已发布,SQL Server 2022已进入受邀预览阶段。

在企业安全保障方面, Azure 安全中心和Azure Defender将全面整合升级为Microsoft Defender for Cloud,它原生地支持多云环境的安全保护,能够自动对涉及敏感数据的云资源提升保护级别,并及时发现和预警组织内部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

激活数据智能,加速云原生创新

微软致力于将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转化为推动客户业务创新的AI服务。此前微软合作伙伴OpenAI用以训练GPT-3模型实现自然语言理解和生成重大突破的云端服务,现已作为Azure OpenAI 服务开启有限预览。客户可通过该服务访问OpenAI强大的GPT-3模型,并享受到企业级的安全性、可靠性、合规性、数据隐私保护,以及微软提供的相关工具,确保模型的输出符合客户的业务需求。

图形用户界面, 应用程序, Teams  描述已自动生成

新的 Azure OpenAI 服务将可访问强大的 GPT-3 模型并与 Azure 的企业级功能相结合

在Azure数据服务方面,Azure Synapse Analytics以极高性价比提供了云端无限数据分析服务, 可为客户提供统一的数据导入、洞察、清洗、转换以及BI和机器学习服务。Azure Databricks是目前大中华市场唯一商用的Databricks云端PaaS级服务,可在几分钟内创建可自动扩展的Spark PaaS服务,以构建AI分析平台。微软独有的Azure SQL AHUB服务所提供的SQL Server的AHUB权益,可帮助客户节省高达五倍的云端SQL Server总体成本。Azure SQL托管实例,可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微软第一方PaaS级SQL Server服务.

在不断加速推进传统IT和数据服务转型升级的同时,以低代码、流程自动化、云原生为代表的技术趋势迎来爆发式的增长。据IDC预测,到2024年,企业内45%的重复工作将由AI和RPA流程自动化的“数字员工” 完成。低代码开发,则能显著降低应用开发创新的门槛,是助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加速业务创新的“火箭助推器”——对多数中小企业而言,有95%的应用场景都可以靠低代码来完成。云原生,已经成为今后软件服务的必然之选,Gartner预测2025年将有95%的工作任务部署在云原生平台上,而目前云原生在企业应用中的比例只有大约30%——这中间的差距,预示着巨大的市场机会。

在支持云原生服务方面,Azure Spring Cloud Enterprise 即将落地,用户无需更改任何代码,就能将Spring boot微服务应用部署到企业级的Azure平台。Azure Database for MySQL Flexible Server可为关键业务应用提供更完善的高可用性保障。Azure Container Apps服务及其对Dapr分布式应用环境的支持,将为云原生应用的开发和部署带来更高的灵活性:开发者可以用任何语言和框架写代码、以Dapr构建微服务、得到企业级的安全合规保障,而无需顾虑复杂的后端服务。 图形用户界面, 应用程序  描述已自动生成

Power Apps Portals

作为微软商业应用平台核心的Dynamics 365和Power Platform低代码开发平台,在中国实现了三位数的强劲增长。利用即将在中国推出的Power Apps Portals服务,无需编写任何代码,就能快速构建起一个连通企业内部数据、符合品牌设计标准的网站服务,它能同时面向企业内部或者外部的人员,提供经过安全身份认证的网络访问服务。为制造、医疗、公共事业等行业的现场服务、设备维护场景优化的Dynamics 365 Field Service推出移动版应用程序,可引导现场工作人员完成工单任务并跟踪整个操作流程。

微软全球引擎,点燃中国智慧,发掘入华出海新机遇

图片包含 围栏, 金属, 电脑, 蓝色  描述已自动生成

为了帮助更多中外企业把握中国的创新机遇,微软始终在持续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技术投入。自2014年以来,微软智能云在中国的服务能力已经扩容12倍,最新数据中心区域将在2022年3月投入使用,届时微软智能云在中国市场的服务能力将再次翻番。得益于全球一致的微软技术架构,在微软智能云上开发和运行的业务系统及服务,可以快速、高效、安全地迁移和部署到全球各地,既能帮助来华跨国企业快速部署IT系统和业务应用,也可助力中国制造与中国创新顺畅地进入全球市场。

微软在中国市场提供的,不仅是微软智能云的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汇聚各方合力,三管齐下推进“联合创新”:首先是充分发挥微软自身的全部合力,包括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STCA)享誉世界的顶尖科研资源,推动前沿科技成果的产业对接与商业转化,以科研创新服务数字经济。其次,是不断增强、充分调动微软合作伙伴生态系统服务中国市场 “最后一公里”的创新能力,推进微软技术与各行业应用场景的结合落地。而联合创新最关键的一环,是通过微软加速器、创新汇、AIoT实验室、黑客松等形式,将客户的痛点、需求,合作伙伴的资源、能力,以及开发者的创意和活力汇聚一堂,通过群策群力的共研、共建推进灵活高效的共同创新

青少年的科技价值观与未来科技发展息息相关。2019年中国电子学会、北京大学法学院、微软公司联合开展了青少年人工智能伦理项目。邀请中学生结合日常生活,思考科技的伦理。历经两年半,项目成果《人、伦理、机器人:一本孩子写给孩子的书》即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Ignite China 邀请了参与创作的学生代表现场分享他们对于科技伦理话题的思考和参加项目的感悟。这是一场没有标准答案的讨论,希望借由青少年自己的视角,去引起更多青少年的共鸣和思考。关于Microsoft Ignite China微软在线技术大会中国站的更多内容,请访问官方网站https://aka.ms/ignite-cn,观看和点播大会主题演讲、产品发布、技术应用与成功案例的精彩视频分享。

原文转载:https://news.microsoft.com/zh-cn/微软技术大会中国站在线开幕:聚焦混合工作、多/

Microsoft 365 让混合式未来工作成为可能

【摘要】12月9日,微软邀请到十位业内重量级嘉宾,将分别从战略布局、技术赋能、空间优化、管理模式四大方面,分享先进的企业办公理念、成功实践和实际成果,帮助企业抓住混合办公转型机遇,收获更强劲的竞争力。

新冠疫情尚未完全褪去,这让每天投入工作的人们随时需要应对居家和办公室两个不同的办公场景。微软此前的一项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的管理者已经默许了后疫情时代下更为灵活的办公政策,超过七成的员工也表示计划利用这一灵活的方式完成工作。于是,一个新的名词应运而生,即“混合式未来工作”。

事实上,疫情只是这种新的工作方式被推广的催化剂,而其成为一种社会趋势的主要因素是科技的发展,让人可以选择在办公室或远距离投入工作,或者根据需要切换两种不同的状况。这种灵活性不仅有利于员工将生活和工作更加平衡,也有利于企业更为灵活地部署人才的分布。

一项由领英发布的针对未来职场工作方式的调研显示,中国企业对于开放远程办公的机会远高于亚太地区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企业数字化和在线化办公已成为中国企业的必选项,远程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办公方式正趋于常态化。

然而,这并不是没有挑战。企业组织如何实施和管理就显得尤为关键,因为混合式未来工作对科技的依赖程度增加。

男人戴着眼镜  描述已自动生成

上线四年,Teams全球月活用户已达2.5亿

一年多前,微软在中国宣布Microsoft 365推出多个新版本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作为Office 365功能和服务在云上的延伸,Microsoft 365还融入了为个人提供生产力和为组织提供更安全保护、设备管理与动态协作的功能。

在这其中,作为远程办公、视频会议的重要组件,微软宣布全球版中提供了Microsoft Teams智能远程会议服务,面向新用户提供六个月的免费服务。这款上线四年多的服务已为全球181个市场的2.5亿用户、近3000家万人以上规模的组织搭建起彼此沟通、协作的核心平台。微软将通过快速的升级迭代,不断为Teams完善并增添创新功能。

疫情期间,在中国市场,微软面向包括中集集团、京西重工、卡尔蔡司、顺丰快递、北大光华学院等来自不同行业的用户提供了远程会议、协作办公、在线课堂等全方位支持,Teams的月活用户增长超过100万,使用率增长超过500%。

与此同时,Teams加速功能服务升级迭代,推出了超过300项功能更新。面对混合式未来工作的需求,微软预计未来6~12个月内,Teams将要上线的新功能、新服务将超过500项。这些服务聚焦于提升和完善用户体验、扩大和深化行业应用场景、创新混合办公空间,以及提升管理性与安全性。

从远程会议应用到全方位智能协作平台

具体来说,Teams的群组功能能够快速组建项目团队,因为其拥有强大的文档管理和协同编辑功能,可以快速地把超大项目文件分享给团队,还能够轻松控制文件访问的权限,防止机密信息的泄露。团队成员可以在线查阅项目资料。与此同时,创建文档后可上传到项目群组,邀请所有成员在线协同编辑文档。

通过Teams日历可以看到团队所有成员的时间安排,从而快速预定Teams会议。使用者可以在办公室、餐厅、机场,甚至出租车上通过Teams分享内容和观点。更为重要的是,Teams提供AI降噪功能,保障通话质量,降低环境杂音。

进入办公室后,可以不再启动繁多的会议室音视频设备,通过Teams的“近场入会”功能,在手机上选择会议室的名称,就可以一键将正在进行的会议切换到会议室设备。会议中,可以开启文档的自动翻译功能,与此同时会议录制和文字记录功能可以将整个会议完整地存储在云端,以便缺席者回顾。

Teams还附带Tasks应用,可以快速将行动计划创建为任务,并分配给团队成员。大幅降低沟通成本的同时,让整个项目进度一目了然。Tasks会做出任务提醒,反馈任务完成进度。完成后的文档链接可通过Teams信息进行分享。

Teams已不仅是一个远程会议应用,更是一个全方位的智能协作平台,Teams 平台的应用商店现已提供超过800个第三方应用,覆盖了不同行业的众多业务场景。借助Power Platform低代码开发平台,用户甚至无需专业的编程知识,就能快速为Teams开发和嵌入包括对话机器人在内的智能应用。

融入混合现实,针对中国本土化需求开发

未来一段时间里,混合式未来工作将继续存在并发展,我们希望我们的技术可以适应今天以及未来的工作方式。因此,在刚刚结束的微软年度技术盛会Ignite 2021上,微软推出了超过90项全新或升级的技术与服务。其中,Mesh for Microsoft Teams结合了Microsoft Mesh的混合现实功能,允许不同位置的人们通过Teams加入协作,召开会议、发送信息、处理共享文档等,共享全息体验。该解决方案计划于2022年开始推出。

除此之外,针对Teams一系列具体应用场景,微软还发布了一揽子新功能:Teams Connect将帮助用户跨越障碍,安全协作;Teams Shared Channels让用户能够邀请外部团队加入频道,安排会议并协同处理文件;通过微软个人电子邮件地址或电话号码,Chat with Teams能够让用户在遵守企业组织的安全合规协议的条件下,与工作网络之外的人无缝聊天。

Microsoft 365商业标准版既包含了可以部署在台式机上的经典Office桌面应用,又包含了可以支持250人同时在线的Teams。微软公司副总裁兼Microsoft 365全球事业部负责人施洋(Jared Spataro)表示:“Microsoft 365能以全面整合的一站式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将有限的精力和资源集中在其最值得关注的地方,无后顾之忧地全力推进业务的发展。”

为了更好满足中国客户的本土化需求,Microsoft 365中国团队进行了大量的本土化创新,如:整合客户原有的H5业务应用与Team原生应用,成为包揽打卡、会议、日程安排等各种日常工作的一站式工作中枢。

这些改变也得到了已有客户的积极反馈。运输物流和能源设备供应商的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利用Microsoft 365来优化日常运营,用Teams进行全球协作,六个月省下了超过3千万元人民币的运营成本。疫情期间,温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利用Teams开通了与隔离消毒病区的联络通道。

中国只是全球的缩影。过去一年,世界各地每个人的工作方式都经历了比其它任何领域更快速的变革。微软调查报告显示:更加灵活多样的混合式未来工作将成为今后的新常态,有73%的员工希望长期保留远程办公的灵活选项,66%的企业领导已经在考虑针对混合式未来工作的需求,重新设计办公环境。过去一年,有62%的Teams会议是临时安排而不是提前预约,有50%的人会在5分钟以内回复Teams信息。

微软公司CEO萨提亚·纳德拉表示:“员工的诉求正在发生改变,我们需要更宽泛地定义生产力——包括协作、学习和幸福感,以推动每一位员工——包括一线工作者、知识工作者、应届毕业生和在职者的职业发展。所有这些都需要借助灵活的工作时间、工作地点以及工作方式才能得以实现。”

 

混合办公的模式打破了协作的边界,带来无处不在的创新与效率的提升,在技术创新与高效应用的背后同样也面临着“混合办公悖论”的复杂性。企业如何更灵活的调整策略和运营模式?如何优化协作流程实现效率和安全双赢?能否构建“面对面”的混合办公环境?又该怎样打造员工互信的企业文化?

面对这一系列的企业发展困扰,12月9日14:00-17:30,微软邀请到十位业内重量级嘉宾,将分别从战略布局、技术赋能、空间优化、管理模式四大方面,分享先进的企业办公理念、成功实践和实际成果,帮助企业抓住混合办公转型机遇,收获更强劲的竞争力。

原文转载:https://news.microsoft.com/zh-cn/microsoft-365-让混合式未来工作成为可能/

IDC FutureScape:2022年中国平板电脑市场10大预测

【摘要】根据最新国际数据公司(IDC)平板电脑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将会创造2013年以来最大的同比增幅,预计全年增长22.4%,整体出货量约2,860万台。

上半年安全咨询服务市场同

根据最新国际数据公司(IDC)平板电脑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将会创造2013年以来最大的同比增幅,预计全年增长22.4%,整体出货量约2,860万台。在“新冠疫情”影响较小的情况下,中国平板电脑市场依然保持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还是消费者需求保持较高水平:由疫情引发的使用平板电脑娱乐、教育和办公的需求并没有因为疫情影响减小而出现明显下降,消费者的使用习惯逐渐养成,使用频次也高于疫情之前。而整体市场的好转,也推动了各家厂商对于平板电脑的重视,各方面资源投入加大,有竞争力的新品不断发布,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2021年的大幅同比增长,2022年的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将会表现如何呢?IDC认为,依然可以看好明年及未来几年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发展前景。首先,市场长期发展的基础——消费者需求,不会马上消失,尤其 “双减” 政策影响下学生群体对于平板电脑的需求有增无减;其次,新进入平板电脑市场的厂商越来越多,原有玩家也会保持投入,行业参与者的增长同样也会推动整体市场的增长。因此,未来几年中国平板电脑市场依然具有增长空间。

图片

IDC 2022年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十大预测具体内容如下:

预测一: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延续增长趋势

预计中国平板电脑市场2022年出货3,064万台, 同比增长7.1%。消费者对于大屏终端在娱乐、教育和办公等场景的使用习惯逐渐养成,使用频次明显提高,推动2022年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延续增长的趋势。

预测二:商用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参与者将面临较大挑战

IDC预计,2022年,中国平板电脑商用市场出货463万台, 同比增长2.5%。虽然延续增长,但商用市场增速开始放缓。教育市场采购饱和,更多使用需求转为消费者个人购买。政府预算紧张进一步导致政教行业采购收缩。企业除银行、金融、服务和生产等传统行业外,其它行业需求下降。市场竞争加剧,更多行业参与者的进入也将加大挑战。

预测三:学生平板电脑将会触底反弹,重新恢复增长

IDC预计,2022年中国学生平板电脑市场出货356万台, 同比增长4.1%。“双减”政策影响下,线下自主学习,学校在线辅导和其它素质教育,使得个人消费者在教育上对于平板电脑的需求依然存在,行业未来也被看好,参与者继续增加,植入教育资源的学生平板电脑将会触底反弹。但政策的不确定性限制了未来市场达到更高的增长幅度。

预测四:平板电脑延续大屏化发展,其它材质屏幕占比继续提升

平板电脑屏幕将延续大屏化发展,10.95“-11.5”产品成为主流。但现有技术条件下,过大屏幕和过沉机身将会严重影响平板电脑的便携性。除屏幕尺寸以外,预计Mini-LED和OLED材质屏幕份额将会提升。预计2022年Mini-LED份额将达到5%左右。而2022年OLED产品份额将上升到8%左右。未来更多中低端产品会用上OLED屏,但要在PC普及后平板电脑的大规模应用才有望实现。

预测五:平板电脑待机时间重要性增强

随着使用频次和时间的增加,平板电脑待机时间的重要性增强。芯片计算能力的不断加强,屏幕高刷新率等显示效果的提升都使得平板电脑的功耗明显加大,待机时间下降。除电池优化、加大电池容量、优化电池材质和优化软件以外,高功率快充将更为普及。

预测六:5G平板电脑增速放缓

预计2022年5G平板份额只有4.5%,而去年预测同期将会达到11.1%。目前来看,5G手机都未能强烈刺激消费者的换机欲望,因此消费者对于5G平板的需求更是低于预期。所以5G平板未来增速明显放缓。虽然各厂商都在陆续推出各自5G平板产品,但更多是替换4G产品,消费者主要需求还是集中于wifi连接版本的产品。

预测七:市场竞争加剧,平板电脑市场均价增速放缓

预计2022年平板电脑均价将与2021年基本持平。随着平板电脑市场行业参与者的继续增加,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而产品预计在硬件上同化严重,难以形成差异化产品来吸引用户,因此价格战不可避免。而随着明年供应情况的逐渐好转,延续多年的平板电脑均价上涨速度将会明显放缓。

预测八:多屏协同重要性加强,将成为平板电脑必备功能

随着个人及家庭拥有终端设备的增加和使用场景的多样化,多屏协同更加重要。从手机、平板或平板、PC的双屏连动,将会更多转变为手机、平板、PC三屏,甚至加上智慧大屏的四屏联动。而厂商也可以通过多终端生态平台的建立,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和使用粘性。

预测九:操作系统和生态应用的不断优化有望在未来几年推动平板电脑在办公领域使用场景的增长

随着Windows11和Android 12L的陆续发布和应用,平板电脑的操作系统和生态应用等软件得到不断优化改进,PC和平板电脑的生态在逐渐打通。而M1芯片在iPad Pro上的应用也显示苹果更早开始了类似的布局。随着生态的互通,未来几年Windows Detachable形态平板电脑有望在办公领域的使用场景获得增长。

预测十:随着使用场景的多样化,用户对于平板电脑的外设设备需求高涨

教育和办公使用场景的增加,促使平板电脑用户不但对于键盘和手写笔等外设设备的需求高涨,使用体验感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平板电脑用户对于鼠标、手柄、甚至U盘等其它外设设备的需求也将会有明显提升。

IDC FutureScapes对技术、市场及生态系统的分析解读能帮助CIO更好地了解未来趋势以及IT组织对企业的影响。该报告还着手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为CIO指点迷津,并提出可依循、可执行的建议。IDC每年都会有一系列将在未来若干年影响企业走向的关键性外部驱动因素。FutureScape根据这些驱动因素提出十项预测、分析IT企业受到的影响,并针对未来五年给出相关建议。

欲了解更多与IDC FutureScapes研究相关的内容,可与IDC中国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武连峰先生联系(邮箱:lwu@idc.com)。媒体欲获取相关报告内容或进行媒体采访,请与IDC中国市场部谢静联系(邮箱:mxie@idc.com)。

原文转载:https://mp.weixin.qq.com/s/CWaSXg8LBlS8KMA-KSQpdw

IDC《中国政府行业IT安全软件市场份额报告》正式发布

【摘要】2020年IT安全的整体增长率较2019年有所放缓,传统网络安全软件如终端反病毒软件、本地化身份认证等产品在2020年的发展遭遇较大阻力。但在云市场的强力带动下,政府采用云上的安全软件产品,如软件安全网关(UTM、WAF等)、身份认证和管理、主机安全等保持了高速发展态势。

北京,2021年11月25日—— 2020 年新冠疫情爆发,全球各国都在努力控制疫情的同时,经济活动有所放缓。同时,勒索软件相关攻击正在增加,攻击者不但勒索赎金,并威胁公开窃取的数据。国家加快了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驱动和规范了政府企业安全相关的组织、人员、系统的建设。2020年IT安全的整体增长率较2019年有所放缓,传统网络安全软件如终端反病毒软件、本地化身份认证等产品在2020年的发展遭遇较大阻力。但在云市场的强力带动下,政府采用云上的安全软件产品,如软件安全网关(UTM、WAF等)、身份认证和管理、主机安全等保持了高速发展态势。

文本  描述已自动生成

IDC认为,在中国政府行业IT安全软件市场主动防御成为新重点。在传统信息安全防御体系中,无论是信息安全硬件还是软件,防御技术都已经无法满足各类新兴网络安全防护需求。面向信息系统应用层的渗透攻击,传统防火墙束手无策;面向内网的零日攻击,杀毒软件和数据防泄漏(DLP) 软件无法识别;面向新型的大数据、云安全,传统信息安全防御体系更是束手无策。传统的被动防御难以应对全球数字化转型趋势下的网络安全保障需求,各厂商积极构建主动安全防御体系,服务于各政府部门。

面向中国政府行业的整体方案及运营成为新模式。随着智慧城市、政务云、智慧应用的快速发展,安全关注的重点从单点防御向整体协调防护转变,建设集成威胁情报、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安全检测、安全防护等整合的安全防护解决方案,安全厂商以整体解决方案和运营服务满足客户需求的模式开始出现。

数据安全将成为中国政府行业新赛道。城市大脑汇集了个人、企业、政府的大量信息,数据成为支撑政府决策的关键,是政府的重要资源。数据一旦泄露,对个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更甚至影响国家安全。安全从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进行渐进式发展,数据安全成为安全市场的重要方向。

在以上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政府行业IT安全软件产品和服务市场将在未来 5 年继续保持快速的增长态势。

文本  描述已自动生成

2020年,中国政府行业IT安全软件市场规模为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4%。从市场份额来看,2020年奇安信、启明星辰和吉大正元为该市场的主要玩家。除此之外,格尔软件、数字认证、安恒信息等公司也在该市场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其中奇安信基于其在终端安全软件优势及安全运营中心方案,以10.3%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一位;启明星辰凭借出色的漏洞扫描、漏洞管理平台和安全运营中心方案,以9.0%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吉大正元专注发展数字证书技术,提供专业的电子证书认证系统,以6.7%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

图片

本报告研究了中国政府行业IT安全软件市场在整体供需态势、竞争合作格局、厂商发展动态等方面的情况,给出了整体市场规模和核心厂商的市场份额,并对相关厂商进行了介绍。


IDC中国政府与制造行业助理研究总监孙吉峰
表示:“随着数字政府业务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提供更多的触点服务广大市民、企业和政府工作人员,保护国家核心数字资产,同时提供便捷、稳定、安全的优质服务体验,安全软件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安全的软件化、服务化将持续演进,广大企业必须积极拥抱这一趋势,积极布局安全软件市场。”

原文转载:https://mp.weixin.qq.com/s/fWLR17KbbYwD4GGkkRHMhg

AMD 下一代神秘处理器曝光:支持 DDR5 内存,采用新架构

【摘要】 AMD 预计将于 2022 年推出锐龙 Ryzen 6000 系列 CPU,有望首次支持 DDR5 内存。

IT之家 12 月 16 日消息,AMD 预计将于 2022 年推出锐龙 Ryzen 6000 系列 CPU,有望首次支持 DDR5 内存。根据外媒 notebookcheck 报道,一款型号未知的神秘处理器出现在了 BAPCo CrossMark 跑分网站。

这款处理器的型号显示为“AMD Eng Sample: 100-000000560-40_Y”,是一款工程版本。处理器拥有 8 核 16 线程,基础频率 4GHz。这一跑分平台使用的是华硕一款名为 M3402RA 的主板,搭载 16GB 双通道内存,频率为 4800MHz,预计为 DDR5 内存。

跑分网站截图

根据此前泄露的路线图,AMD 锐龙 6000 系列将采用 Zen 3+ 架构,代号 Rembrandt“伦勃朗”。而锐龙 7000 系列将采用 Zen 4 架构,代号 Raphael“拉斐尔”。这两代处理器均会支持 DDR5 内存,但是对 PCIe 5.0 的支持情况未知。

IT之家了解到,AMD 此款处理器在 CrossMark 跑分成绩为 1426 分,与 AMD R7 5800H、英特尔 i7-10870H 处于同一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处理器并非是真实正式版本,因此跑分成绩仅供参考。

原文转载:https://www.ithome.com/0/592/696.htm

英伟达和微软共同合作,训练出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语言模型之一

【摘要】10月11日,英伟达公司和微软公司宣布了他们共同开发的全世界迄今为止所训练的最大、功能最强的单片转换器语言模型,这一语言模型是一个拥有高达5300亿个参数的 AI 模型,称为 Megatron-Turing 自然语言生成模型。

上半年安全咨询服务市场同

相比这两家公司之前分别各自开发训练的也是基于转换器的系统,也就是微软公司的 Turing-NLG 模型和英伟达公司的 Megatron-LM。这次两公司共同开发的 MT-NLG 模型功能强大了许多。MT-NLG 有着分布在105层的较之前三倍多的参数,整个系统更大更复杂。参考一下其他公司的最新的 AI 模型进行对比,可以更直观地了解 MT-NLG 的复杂度:OpenAI 的 GPT-3 模型有着1750亿个参数

图片

▲图 | 几个著名的自然语言模型的参数数量的对比(来源:英伟达网站)

在机器学习中,参数是从之前的历史训练数据中所学习到的模型部分。尤其是在语言处理领域,参数的数量和复杂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很高。对于神经网络而言,一般来说,参数越多,系统越复杂通常意味着功能越强大,因为这样系统在训练过程中将会获得更多的训练数据,系统对于语言的理解也会随之更加丰富、细致和准确,甚至获得总结书籍以及完整编程写代码的能力。

与英伟达和微软之前各自的系统相比,MT-NLG 的优点在于更加擅长各种自然语言任务,例如自动完成句子、问答、阅读和推理、词义消岐等。更重要的是,它甚至还可以在几乎不需要事先微调的前提下就执行上面所说的这些任务,这也被称为少样本或零样本学习。

然而,语言模型变得越来越大所带来的除了更强大的功能,还给开发人员带来了难题:模型越大,训练也更困难,尤其是 MT-NLG 的模型以及数据的训练,必须同时跨多个芯片来存储和处理,因此人工智能研究员和工程师也必须想出各种技术和技巧来训练它们,并进行调整。

这次 MT-NLG 使用了英伟达的 Selene 超级计算机进行训练,该系统由560个 DGX A100 服务器组成,每个服务器包含8个 A100 GPU。

以上所有这数千个 GPU 都使用 NVLink 和 NVSwitch 相互连接,每个 GPU 都能够以每秒113万亿次浮点运算的速度运行,训练这些模型的成本非常高。在这里,英伟达和微软的工程师使用了微软的 DeepSpeed 深度学习库,它包含 PyTorch 代码,允许工程师在多个管道中并行填充更多数据。

通过英伟达 Megatron-LM 和微软 DeepSpeed 的合作,工程师们创建了一个不仅高效而且可扩展的3D 并行系统,它结合了数据、管道和基于张量切片的并行性,从而能更好地应对大型模型带来的挑战。

英伟达公司加速计算产品管理和营销高级总监帕雷什·卡利亚(Paresh Kharya)和微软集团项目经理阿里·阿尔维(Ali Alvi)在博客文章中写道:“通过将张量切片和管道的并行性相结合,我们可以在最有效的情况下运行它们。具体来说,这一系统使用了英伟达 Megatron-LM 的张量切片来扩展节点内的模型,并使用了微软 DeepSpeed 的管道并行性来跨节点扩展模型。”

图片

▲(来源:Pixabay)

举例来说,对于有着5300亿个参数的模型,每个模型副本跨越了280个英伟达 A100 GPU,在一个节点内具有8路张量切片和跨节点的35路管道并行性。接着,使用 DeepSpeed 的数据并行性进一步扩展到数千个 GPU。为了训练 MT-NLG,微软和英伟达专门创建了一个训练数据集,这一数据集主要来自 The Pile,数据集中包含了来自英语网站的2700亿个令牌。令牌在自然语言中是一种将文本片段分成更小的单元的方法,它可以是单词、字符或单词的一部分。与所有 AI 模型一样,MG-NLP 必须通过得到一系列示例来获得“训练”,从而学习数据点之间的各种模式,例如语法和句法规则。MT-NLG 的训练数据集的主要来源 The Pile,是一个由开源 AI 研究机构 EleutherAI 所创建的总共835 GB 大小的22个较小数据集的集合。The Pile 中的835GB 文本包含互联网上的各类资源,从百科到学术期刊存储库,新闻剪报到代码存储库等等。在为 MG-NLG 进行基准测试时,微软称当进行数学有关任务时,即使有些符号 “被严重混淆”,MG-NLG 也可以推断出基本的数学运算。而且系统不仅会完成普通的对算术的记忆的任务,还会主动完成那些题目中提示要求进行回答的任务,虽然 MT-NLG 还没有达到特别准确的程度,但这已经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一项很大的挑战。帕雷什·卡利亚和阿里·阿尔维在博客中写道:“这次在 MT-NLG 中所达成的质量和结果,是将 AI 的最大潜力应用与自然语言中所迈出的一大步。这次开发过程中 DeepSpeed 和 Megatron-LM 的创新不仅使得 AI 模型开发更强大,更使得大型 AI 模型的训练成本更低、速度更快。我们十分期待 MT-NLG 将进一步塑造未来的产品,并与开发者共同探索扩大自然语言处理(NLP)的界限。”

图片

原文转载:https://mp.weixin.qq.com/s/aVubh6j3zSqvWMTfM8aT0g

2021上半年中国基础云服务市场追踪

【摘要】2021上半年,中国云计算市场持续增长,公有云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中国基础云服务厂商发展聚焦在升级云基础设施、强化基础云能力、拓宽行业云服务、链接多元云应用等方面,国资云的出现对综合基础云厂商的角色及功能提出新的要求。

云服务丨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

2021上半年,中国云计算市场持续增长,公有云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基础云领域,中国IaaS公有云市场(仅国内市场)和中国IaaS+PaaS公有云市场中(仅国内市场),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仍居三甲。在中国IaaS公有云市场(含出海业务)和中国IaaS+PaaS公有云市场(含出海业务)中,阿里云、亚马逊云科技位列一二。

2021上半年,中国基础云服务厂商发展聚焦在:1)升级云基础设施:推动IDC基础设施建设向智能化、敏捷化方向发展;2)强化基础云能力:分布式云、云原生、湖仓一体等基础云技术能力持续升级;3)拓宽行业云服务:传统产业(能源行业)数字化升级加速,云+行业链接日益紧密;4)链接多元云应用:依托基础云构建从IaaS到SaaS的完整生态。

2021下半年,国资云的出现对综合基础云厂商的角色及功能提出新的要求。同时,基础云将更好地发挥其普惠功能,协同城乡及区域发展,助力共同富裕。此外,在以元宇宙为代表的新的信息技术产业革新进程中,基础云将不断强化其底座支撑地位。

图片

基础云服务概念界定

提供基于云计算的IT基础资源及软件开发资源

图片

中国云服务市场规模及结构

云资源部署加快、云应用加速落地,驱动云市场持续增长

2021上半年,中国整体云服务市场规模为1620亿元,同比增长38.3%。从营收贡献看,市场营收仍以云资源为主,市场结构呈现为“哑铃”形。从增长模式看,市场增长受益于企业数字化进程加快,客户用云需求激增。其中,泛互联网行业客户多为主动上云,已开始聚焦于“云上”建设。非互联网行业更多为被动用云,仍处在“上云”阶段。但产业互联网深化,云效益在非互联网行业的持续沉淀,将有助于非互联网行业日后“化被动为主动”,进而持续带动云市场的增长。

图片

图片

用户及厂商相互赋能,巩固公有云底座地位

2021上半年,公有云市场规模为1235亿元,同比增速为48.8%,占整体云市场规模的76.2%。各类SaaS企业的云应用产品加快推陈出新步伐,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进而带动对公有云资源的消耗;其次,各行业用户在引入SaaS应用后,陆续从上至下引入基础云服务,以更好地适配顶层应用,以数字化工具辅助业务创新。此外,云厂商也通过创新云部署模式(如推进分布式云建设),升级云基础设施(构建智慧数据中心、移动数据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新型数据中心)等策略,扩大公有云服务边界和服务能力。

图片

图片

中国基础云服务产业链

图片

中国基础云服务产业图谱

图片

中国基础云服务产业竞争格局

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位列中国基础云市场前三名

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在2021上半年中国IaaS公有云市场和中国IaaS+PaaS公有云市场处在三甲位置,市场格局进一步集中。1)互联网类云厂商营收增速放缓,大单客户迁移及行业政策转向,对互联网类云厂商营收造成一定影响。2)IT背景类云厂商增长明显,受益于“云+行业”联结日益紧密,IT背景类云厂商市场份额均有提升。随着企业上云转为精耕细作,市场格局仍存变数,云厂商需更聚焦培养可持续的竞争力。

图片

图片

阿里云位列公有云含出海市场头名,亚马逊云科技持续突破

2021上半年中国IaaS及IaaS+PaaS公有云市场(含出海业务)中,阿里云占据榜首,亚马逊云科技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华为云和腾讯云分别在中国IaaS公有云市场(含出海业务)及中国IaaS+PaaS公有云市场(含出海业务)中位列第三位。目前,由于国内云市场处在高速增长期,市场潜力和市场空间可观,激烈的市场竞争让多数中国背景云厂商更聚焦国内的需求和变化。此外,更熟悉海外行情,可提供合规且统一服务的海外背景云厂商,在出海竞争中占据明显优势,如仅看中国出海业务营收,亚马逊云科技的市场份额占据中国公有云市场出海服务的第一位。

图片

图片

云厂商——竞争策略与时俱进

提升服务能力,深化行业理解,以营利为核心塑造持久竞争力

产业互联网深化的表现为传统行业用户上云需求扩大。为此,云厂商的竞争策略也需紧跟行业变化升级。首先,产业互联网的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云厂商更需要通过投资伙伴、投资生态、投资社会,构建从投入到盈利的良性循环,才能在日渐深化的数字化浪潮中实现厚积薄发而非后劲不足。其次,云厂商间的技术能力和云资源/云能力的产品各有千秋,但云市场的竞争重点已从云“计算”的竞争,转为云“服务”的竞争。传统行业云用户业务规模和业务内容更庞杂,云建设周期更长,需要云服务厂商对其行业特征、业务特性理解更深刻,在技术输出的同时,以更专业和持续的服务能力,满足用户从上云规划、落地部署、到后期运维、业务升级的全周期需求。

图片

云设施——建设发展日新月异

数据中心智能化、模块化升级,推动云部署模式持续更新

坚实的云基础设施是承载和发挥云技术及云功能的有效保证。一方面,信息技术行业发展向集约化,节能化,高效化发展的趋势。在新基建政策驱动下,数据中心厂商也正向智能化、敏捷化升级。首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云功能模块对数据中心算力需求持续提升。其次,云计算渗透场景扩展,数据中心需要实现更灵活的部署以满足云能力的输出。最后,智能化及模块化数据中心有望助推分布式云建设,支持智慧城市及物联网产业相关发展。

图片

云部署——内涵外延交相呼应

分布式云打通中心和边缘,实现能力统一,推动公有云进化

云部署形态持续进化,从早期的公有云及私有云,陆续延伸出专有云、分布式云等不同形态。其本质在于如何平衡公有云能力分布不均衡及管理调度局限性的问题。在分布式云之前,企业更倾向通过部署混合云搭配多云管理的方式,云的“割裂”仍造成企业运营及后期运维困难。分布式云则有效平衡了物理位置的分布与运行管理逻辑的统一。通过统一架构及平台,将公有云的能力更广泛的输出。

图片

云技术——广度深度齐头并进

云原生从狭义走向广义,依托典型技术向全面架构渗透

随着云计算的广泛渗透,云原生也正从狭义走向广义。在发展早期,云原生往往被局限于容器、微服务、DevOps等技术。但云化升级推进云原生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其概念范围逐步从固定的技术,真正的转变为以云为基础开发设计的产品及应用。在纵向上,云原生不断向上和向下拓展。改变底层计算、存储、网络的管理和运维方式。在顶层,云原生更多以应用为中心,发挥其敏捷、持续特征,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在横向上,云原生的使用范围也从安全运维领域,拓展至深度学习、区块链等领域。随着云原生技术的愈加成熟,其集群资源利用率,集群稳定性,持续交付能力都将进一步提升。

图片

云能力——数据普惠循序渐进

湖仓一体优化大数据能力,帮助企业管理整合数据资产

随着云原生技术应用降低大数据集的使用门槛,大数据应用渗透持续提升。业内对大数据产品的要求维度日渐丰富,涵盖性能、安全、成本、稳定、规模等多方面。在大数据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数据仓库、数据湖等新技术产品,但两类产品在具体的应用中,业务数据的划分和归属,两类系统内部的打通,一直是困扰企业的难题。为此,融合两者优势,兼顾企业级服务能力和生态丰富性的湖仓一体架构,为大数据能力进一步强化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

图片

云场景——能源产业数智升级

响应能耗双控政策,加速行业数字化,驱动产业发展可持续化

能源行业与生产制造一样,是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升级的关键。能源资源是推进能源产业发展的重点,而能源产业健康也是居民生活、企业生产持续发展的关键。在能源行业数字化过程中,首先要深刻了解我国能源产业特征及现状,总结行业的共性及特性、痛点及需求。其次需针对前端勘探、中期生产、后期使用等不同环节,制定相应解决方案。当前,能源问题已引起全球国家的重视,而能源数字化将有效改善中国能源结构,助力中国碳达峰及碳中和等目标的实现。

图片

图片

图片

云产业——风起云涌,格局重塑

国资云推动云产业供需结构调整,重塑云厂商角色及功能

国资云相关概念,部署,实施等内容正引起云计算行业关注。通过对比、总结相关资料,国资云特征及对行业影响包括:首先,国资云并非是凭空出现的新概念,而是将部分地方之前兴建的国资监管平台或信息化业务平台,以更统一的方式进行部署和管理。其次,国资云更强调通过集约、共享、统一的方式,更高效的推进国企上云进程及国资国企上云进程,加速其数字化转型效率。再次,国资云对于云厂商的影响主要在于其服务相关产业的角色定位转化,其产品及服务内容要求的更新。最后,国资云不代表中国云市场的国有化,而是着重于推进相应云技术的信息技术创新,进而构建更可信、可靠的云服务体系。

图片

云赋能——取之于云,用之于民

推进城乡协同发展,助力共同富裕,凸显云计算普惠功能

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同时,更需关注以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以信息流带动技术、资金、人力、物资走向乡村,优化乡村资源配置。在《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等文件陆续出台后,农业数字化建设原则与目标已逐步明确。而在数字乡村建设中,被称为“数字水电”的云计算也应更好地发挥其底座支撑作用,为乡村数字化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云厂商也应和乡村政府积极合作,共同建设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的共建格局。在推进农林牧副渔等传统业务数字化升级的同时,以云为基,配合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培育定制农业,休闲农业等新业态。

图片

图片

云底座——千里之行,始于云上

支撑信息技术产业革新,支持数字场景创新,数字能力升级

随着以“元宇宙”为代表的相关 Web 3.0 概念的出现,其所带来的交互模式升级,互联网功能及内容的拓展,以及对游戏云、视频云等泛互联网行业技术和产品的改变,逐步引发行业热议。虽然概念总是日新月异,但一成不变的是云计算在产业革新和业态进化中的底座地位。虽然关于传统行业如何上云、用云的探讨已成产业互联网的焦点,“云+行业”正逐步超过“云+技术”成为信息技术产业关注的重点。但云计算本身所具备的互联网基因、服务互联网行业的优势,以及在传统行业数字化升级过程中的广泛渗透,让其具备支撑和链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能力。从服务互联网行业到走向传统行业,从赋能人工智能,大数据,到支撑多样边缘设备和终端。在数字场景创新及数字能力升级过程中,离开云计算犹如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可以预见,在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交互更紧密、频繁的未来,云计算将更如鱼得水,为信息技术产业革新提供坚实底座。

图片

附录

图片

图片

:行业安全运营中心的建设步伐加快、疫情下远程上

原文转载:https://mp.weixin.qq.com/s/XIJxYcRTQuZBbWu1g7qgCA

2021上半年中国基础云服务市场追踪

2021上半年,中国云计算市场持续增长,公有云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中国基础云服务厂商发展聚焦在升级云基础设施、强化基础云能力、拓宽行业云服务、链接多元云应用等方面,国资云的出现对综合基础云厂商的角色及功能提出新的要求。21上半年安全咨询服务市场同

云服务丨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

2021上半年,中国云计算市场持续增长,公有云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基础云领域,中国IaaS公有云市场(仅国内市场)和中国IaaS+PaaS公有云市场中(仅国内市场),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仍居三甲。在中国IaaS公有云市场(含出海业务)和中国IaaS+PaaS公有云市场(含出海业务)中,阿里云、亚马逊云科技位列一二。

2021上半年,中国基础云服务厂商发展聚焦在:1)升级云基础设施:推动IDC基础设施建设向智能化、敏捷化方向发展;2)强化基础云能力:分布式云、云原生、湖仓一体等基础云技术能力持续升级;3)拓宽行业云服务:传统产业(能源行业)数字化升级加速,云+行业链接日益紧密;4)链接多元云应用:依托基础云构建从IaaS到SaaS的完整生态。

2021下半年,国资云的出现对综合基础云厂商的角色及功能提出新的要求。同时,基础云将更好地发挥其普惠功能,协同城乡及区域发展,助力共同富裕。此外,在以元宇宙为代表的新的信息技术产业革新进程中,基础云将不断强化其底座支撑地位。

图片

基础云服务概念界定

提供基于云计算的IT基础资源及软件开发资源

图片

中国云服务市场规模及结构

云资源部署加快、云应用加速落地,驱动云市场持续增长

2021上半年,中国整体云服务市场规模为1620亿元,同比增长38.3%。从营收贡献看,市场营收仍以云资源为主,市场结构呈现为“哑铃”形。从增长模式看,市场增长受益于企业数字化进程加快,客户用云需求激增。其中,泛互联网行业客户多为主动上云,已开始聚焦于“云上”建设。非互联网行业更多为被动用云,仍处在“上云”阶段。但产业互联网深化,云效益在非互联网行业的持续沉淀,将有助于非互联网行业日后“化被动为主动”,进而持续带动云市场的增长。

图片

图片

用户及厂商相互赋能,巩固公有云底座地位

2021上半年,公有云市场规模为1235亿元,同比增速为48.8%,占整体云市场规模的76.2%。各类SaaS企业的云应用产品加快推陈出新步伐,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进而带动对公有云资源的消耗;其次,各行业用户在引入SaaS应用后,陆续从上至下引入基础云服务,以更好地适配顶层应用,以数字化工具辅助业务创新。此外,云厂商也通过创新云部署模式(如推进分布式云建设),升级云基础设施(构建智慧数据中心、移动数据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新型数据中心)等策略,扩大公有云服务边界和服务能力。

图片

图片

中国基础云服务产业链

图片

中国基础云服务产业图谱

图片

中国基础云服务产业竞争格局

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位列中国基础云市场前三名

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在2021上半年中国IaaS公有云市场和中国IaaS+PaaS公有云市场处在三甲位置,市场格局进一步集中。1)互联网类云厂商营收增速放缓,大单客户迁移及行业政策转向,对互联网类云厂商营收造成一定影响。2)IT背景类云厂商增长明显,受益于“云+行业”联结日益紧密,IT背景类云厂商市场份额均有提升。随着企业上云转为精耕细作,市场格局仍存变数,云厂商需更聚焦培养可持续的竞争力。

图片

图片

阿里云位列公有云含出海市场头名,亚马逊云科技持续突破

2021上半年中国IaaS及IaaS+PaaS公有云市场(含出海业务)中,阿里云占据榜首,亚马逊云科技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华为云和腾讯云分别在中国IaaS公有云市场(含出海业务)及中国IaaS+PaaS公有云市场(含出海业务)中位列第三位。目前,由于国内云市场处在高速增长期,市场潜力和市场空间可观,激烈的市场竞争让多数中国背景云厂商更聚焦国内的需求和变化。此外,更熟悉海外行情,可提供合规且统一服务的海外背景云厂商,在出海竞争中占据明显优势,如仅看中国出海业务营收,亚马逊云科技的市场份额占据中国公有云市场出海服务的第一位。

图片

图片

云厂商——竞争策略与时俱进

提升服务能力,深化行业理解,以营利为核心塑造持久竞争力

产业互联网深化的表现为传统行业用户上云需求扩大。为此,云厂商的竞争策略也需紧跟行业变化升级。首先,产业互联网的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云厂商更需要通过投资伙伴、投资生态、投资社会,构建从投入到盈利的良性循环,才能在日渐深化的数字化浪潮中实现厚积薄发而非后劲不足。其次,云厂商间的技术能力和云资源/云能力的产品各有千秋,但云市场的竞争重点已从云“计算”的竞争,转为云“服务”的竞争。传统行业云用户业务规模和业务内容更庞杂,云建设周期更长,需要云服务厂商对其行业特征、业务特性理解更深刻,在技术输出的同时,以更专业和持续的服务能力,满足用户从上云规划、落地部署、到后期运维、业务升级的全周期需求。

图片

云设施——建设发展日新月异

数据中心智能化、模块化升级,推动云部署模式持续更新

坚实的云基础设施是承载和发挥云技术及云功能的有效保证。一方面,信息技术行业发展向集约化,节能化,高效化发展的趋势。在新基建政策驱动下,数据中心厂商也正向智能化、敏捷化升级。首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云功能模块对数据中心算力需求持续提升。其次,云计算渗透场景扩展,数据中心需要实现更灵活的部署以满足云能力的输出。最后,智能化及模块化数据中心有望助推分布式云建设,支持智慧城市及物联网产业相关发展。

图片

云部署——内涵外延交相呼应

分布式云打通中心和边缘,实现能力统一,推动公有云进化

云部署形态持续进化,从早期的公有云及私有云,陆续延伸出专有云、分布式云等不同形态。其本质在于如何平衡公有云能力分布不均衡及管理调度局限性的问题。在分布式云之前,企业更倾向通过部署混合云搭配多云管理的方式,云的“割裂”仍造成企业运营及后期运维困难。分布式云则有效平衡了物理位置的分布与运行管理逻辑的统一。通过统一架构及平台,将公有云的能力更广泛的输出。

图片

云技术——广度深度齐头并进

云原生从狭义走向广义,依托典型技术向全面架构渗透

随着云计算的广泛渗透,云原生也正从狭义走向广义。在发展早期,云原生往往被局限于容器、微服务、DevOps等技术。但云化升级推进云原生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其概念范围逐步从固定的技术,真正的转变为以云为基础开发设计的产品及应用。在纵向上,云原生不断向上和向下拓展。改变底层计算、存储、网络的管理和运维方式。在顶层,云原生更多以应用为中心,发挥其敏捷、持续特征,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在横向上,云原生的使用范围也从安全运维领域,拓展至深度学习、区块链等领域。随着云原生技术的愈加成熟,其集群资源利用率,集群稳定性,持续交付能力都将进一步提升。

图片

云能力——数据普惠循序渐进

湖仓一体优化大数据能力,帮助企业管理整合数据资产

随着云原生技术应用降低大数据集的使用门槛,大数据应用渗透持续提升。业内对大数据产品的要求维度日渐丰富,涵盖性能、安全、成本、稳定、规模等多方面。在大数据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数据仓库、数据湖等新技术产品,但两类产品在具体的应用中,业务数据的划分和归属,两类系统内部的打通,一直是困扰企业的难题。为此,融合两者优势,兼顾企业级服务能力和生态丰富性的湖仓一体架构,为大数据能力进一步强化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

图片

云场景——能源产业数智升级

响应能耗双控政策,加速行业数字化,驱动产业发展可持续化

能源行业与生产制造一样,是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升级的关键。能源资源是推进能源产业发展的重点,而能源产业健康也是居民生活、企业生产持续发展的关键。在能源行业数字化过程中,首先要深刻了解我国能源产业特征及现状,总结行业的共性及特性、痛点及需求。其次需针对前端勘探、中期生产、后期使用等不同环节,制定相应解决方案。当前,能源问题已引起全球国家的重视,而能源数字化将有效改善中国能源结构,助力中国碳达峰及碳中和等目标的实现。

图片

图片

图片

云产业——风起云涌,格局重塑

国资云推动云产业供需结构调整,重塑云厂商角色及功能

国资云相关概念,部署,实施等内容正引起云计算行业关注。通过对比、总结相关资料,国资云特征及对行业影响包括:首先,国资云并非是凭空出现的新概念,而是将部分地方之前兴建的国资监管平台或信息化业务平台,以更统一的方式进行部署和管理。其次,国资云更强调通过集约、共享、统一的方式,更高效的推进国企上云进程及国资国企上云进程,加速其数字化转型效率。再次,国资云对于云厂商的影响主要在于其服务相关产业的角色定位转化,其产品及服务内容要求的更新。最后,国资云不代表中国云市场的国有化,而是着重于推进相应云技术的信息技术创新,进而构建更可信、可靠的云服务体系。

图片

云赋能——取之于云,用之于民

推进城乡协同发展,助力共同富裕,凸显云计算普惠功能

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同时,更需关注以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以信息流带动技术、资金、人力、物资走向乡村,优化乡村资源配置。在《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等文件陆续出台后,农业数字化建设原则与目标已逐步明确。而在数字乡村建设中,被称为“数字水电”的云计算也应更好地发挥其底座支撑作用,为乡村数字化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云厂商也应和乡村政府积极合作,共同建设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的共建格局。在推进农林牧副渔等传统业务数字化升级的同时,以云为基,配合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培育定制农业,休闲农业等新业态。

图片

图片

云底座——千里之行,始于云上

支撑信息技术产业革新,支持数字场景创新,数字能力升级

随着以“元宇宙”为代表的相关 Web 3.0 概念的出现,其所带来的交互模式升级,互联网功能及内容的拓展,以及对游戏云、视频云等泛互联网行业技术和产品的改变,逐步引发行业热议。虽然概念总是日新月异,但一成不变的是云计算在产业革新和业态进化中的底座地位。虽然关于传统行业如何上云、用云的探讨已成产业互联网的焦点,“云+行业”正逐步超过“云+技术”成为信息技术产业关注的重点。但云计算本身所具备的互联网基因、服务互联网行业的优势,以及在传统行业数字化升级过程中的广泛渗透,让其具备支撑和链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能力。从服务互联网行业到走向传统行业,从赋能人工智能,大数据,到支撑多样边缘设备和终端。在数字场景创新及数字能力升级过程中,离开云计算犹如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可以预见,在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交互更紧密、频繁的未来,云计算将更如鱼得水,为信息技术产业革新提供坚实底座。

图片

附录

图片

图片

:行业安全运营中心的建设步伐加快、疫情下远程上

原文转载:https://mp.weixin.qq.com/s/XIJxYcRTQuZBbWu1g7qgCA

2021上半年,中国云计算市场持续增长,公有云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中国基础云服务厂商发展聚焦在升级云基础设施、强化基础云能力、拓宽行业云服务、链接多元云应用等方面,国资云的出现对综合基础云厂商的角色及功能提出新的要求。21上半年安全咨询服务市场同

云服务丨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

2021上半年,中国云计算市场持续增长,公有云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基础云领域,中国IaaS公有云市场(仅国内市场)和中国IaaS+PaaS公有云市场中(仅国内市场),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仍居三甲。在中国IaaS公有云市场(含出海业务)和中国IaaS+PaaS公有云市场(含出海业务)中,阿里云、亚马逊云科技位列一二。

2021上半年,中国基础云服务厂商发展聚焦在:1)升级云基础设施:推动IDC基础设施建设向智能化、敏捷化方向发展;2)强化基础云能力:分布式云、云原生、湖仓一体等基础云技术能力持续升级;3)拓宽行业云服务:传统产业(能源行业)数字化升级加速,云+行业链接日益紧密;4)链接多元云应用:依托基础云构建从IaaS到SaaS的完整生态。

2021下半年,国资云的出现对综合基础云厂商的角色及功能提出新的要求。同时,基础云将更好地发挥其普惠功能,协同城乡及区域发展,助力共同富裕。此外,在以元宇宙为代表的新的信息技术产业革新进程中,基础云将不断强化其底座支撑地位。

图片

基础云服务概念界定

提供基于云计算的IT基础资源及软件开发资源

图片

中国云服务市场规模及结构

云资源部署加快、云应用加速落地,驱动云市场持续增长

2021上半年,中国整体云服务市场规模为1620亿元,同比增长38.3%。从营收贡献看,市场营收仍以云资源为主,市场结构呈现为“哑铃”形。从增长模式看,市场增长受益于企业数字化进程加快,客户用云需求激增。其中,泛互联网行业客户多为主动上云,已开始聚焦于“云上”建设。非互联网行业更多为被动用云,仍处在“上云”阶段。但产业互联网深化,云效益在非互联网行业的持续沉淀,将有助于非互联网行业日后“化被动为主动”,进而持续带动云市场的增长。

图片

图片

用户及厂商相互赋能,巩固公有云底座地位

2021上半年,公有云市场规模为1235亿元,同比增速为48.8%,占整体云市场规模的76.2%。各类SaaS企业的云应用产品加快推陈出新步伐,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进而带动对公有云资源的消耗;其次,各行业用户在引入SaaS应用后,陆续从上至下引入基础云服务,以更好地适配顶层应用,以数字化工具辅助业务创新。此外,云厂商也通过创新云部署模式(如推进分布式云建设),升级云基础设施(构建智慧数据中心、移动数据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新型数据中心)等策略,扩大公有云服务边界和服务能力。

图片

图片

中国基础云服务产业链

图片

中国基础云服务产业图谱

图片

中国基础云服务产业竞争格局

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位列中国基础云市场前三名

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在2021上半年中国IaaS公有云市场和中国IaaS+PaaS公有云市场处在三甲位置,市场格局进一步集中。1)互联网类云厂商营收增速放缓,大单客户迁移及行业政策转向,对互联网类云厂商营收造成一定影响。2)IT背景类云厂商增长明显,受益于“云+行业”联结日益紧密,IT背景类云厂商市场份额均有提升。随着企业上云转为精耕细作,市场格局仍存变数,云厂商需更聚焦培养可持续的竞争力。

图片

图片

阿里云位列公有云含出海市场头名,亚马逊云科技持续突破

2021上半年中国IaaS及IaaS+PaaS公有云市场(含出海业务)中,阿里云占据榜首,亚马逊云科技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华为云和腾讯云分别在中国IaaS公有云市场(含出海业务)及中国IaaS+PaaS公有云市场(含出海业务)中位列第三位。目前,由于国内云市场处在高速增长期,市场潜力和市场空间可观,激烈的市场竞争让多数中国背景云厂商更聚焦国内的需求和变化。此外,更熟悉海外行情,可提供合规且统一服务的海外背景云厂商,在出海竞争中占据明显优势,如仅看中国出海业务营收,亚马逊云科技的市场份额占据中国公有云市场出海服务的第一位。

图片

图片

云厂商——竞争策略与时俱进

提升服务能力,深化行业理解,以营利为核心塑造持久竞争力

产业互联网深化的表现为传统行业用户上云需求扩大。为此,云厂商的竞争策略也需紧跟行业变化升级。首先,产业互联网的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云厂商更需要通过投资伙伴、投资生态、投资社会,构建从投入到盈利的良性循环,才能在日渐深化的数字化浪潮中实现厚积薄发而非后劲不足。其次,云厂商间的技术能力和云资源/云能力的产品各有千秋,但云市场的竞争重点已从云“计算”的竞争,转为云“服务”的竞争。传统行业云用户业务规模和业务内容更庞杂,云建设周期更长,需要云服务厂商对其行业特征、业务特性理解更深刻,在技术输出的同时,以更专业和持续的服务能力,满足用户从上云规划、落地部署、到后期运维、业务升级的全周期需求。

图片

云设施——建设发展日新月异

数据中心智能化、模块化升级,推动云部署模式持续更新

坚实的云基础设施是承载和发挥云技术及云功能的有效保证。一方面,信息技术行业发展向集约化,节能化,高效化发展的趋势。在新基建政策驱动下,数据中心厂商也正向智能化、敏捷化升级。首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云功能模块对数据中心算力需求持续提升。其次,云计算渗透场景扩展,数据中心需要实现更灵活的部署以满足云能力的输出。最后,智能化及模块化数据中心有望助推分布式云建设,支持智慧城市及物联网产业相关发展。

图片

云部署——内涵外延交相呼应

分布式云打通中心和边缘,实现能力统一,推动公有云进化

云部署形态持续进化,从早期的公有云及私有云,陆续延伸出专有云、分布式云等不同形态。其本质在于如何平衡公有云能力分布不均衡及管理调度局限性的问题。在分布式云之前,企业更倾向通过部署混合云搭配多云管理的方式,云的“割裂”仍造成企业运营及后期运维困难。分布式云则有效平衡了物理位置的分布与运行管理逻辑的统一。通过统一架构及平台,将公有云的能力更广泛的输出。

图片

云技术——广度深度齐头并进

云原生从狭义走向广义,依托典型技术向全面架构渗透

随着云计算的广泛渗透,云原生也正从狭义走向广义。在发展早期,云原生往往被局限于容器、微服务、DevOps等技术。但云化升级推进云原生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其概念范围逐步从固定的技术,真正的转变为以云为基础开发设计的产品及应用。在纵向上,云原生不断向上和向下拓展。改变底层计算、存储、网络的管理和运维方式。在顶层,云原生更多以应用为中心,发挥其敏捷、持续特征,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在横向上,云原生的使用范围也从安全运维领域,拓展至深度学习、区块链等领域。随着云原生技术的愈加成熟,其集群资源利用率,集群稳定性,持续交付能力都将进一步提升。

图片

云能力——数据普惠循序渐进

湖仓一体优化大数据能力,帮助企业管理整合数据资产

随着云原生技术应用降低大数据集的使用门槛,大数据应用渗透持续提升。业内对大数据产品的要求维度日渐丰富,涵盖性能、安全、成本、稳定、规模等多方面。在大数据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数据仓库、数据湖等新技术产品,但两类产品在具体的应用中,业务数据的划分和归属,两类系统内部的打通,一直是困扰企业的难题。为此,融合两者优势,兼顾企业级服务能力和生态丰富性的湖仓一体架构,为大数据能力进一步强化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

图片

云场景——能源产业数智升级

响应能耗双控政策,加速行业数字化,驱动产业发展可持续化

能源行业与生产制造一样,是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升级的关键。能源资源是推进能源产业发展的重点,而能源产业健康也是居民生活、企业生产持续发展的关键。在能源行业数字化过程中,首先要深刻了解我国能源产业特征及现状,总结行业的共性及特性、痛点及需求。其次需针对前端勘探、中期生产、后期使用等不同环节,制定相应解决方案。当前,能源问题已引起全球国家的重视,而能源数字化将有效改善中国能源结构,助力中国碳达峰及碳中和等目标的实现。

图片

图片

图片

云产业——风起云涌,格局重塑

国资云推动云产业供需结构调整,重塑云厂商角色及功能

国资云相关概念,部署,实施等内容正引起云计算行业关注。通过对比、总结相关资料,国资云特征及对行业影响包括:首先,国资云并非是凭空出现的新概念,而是将部分地方之前兴建的国资监管平台或信息化业务平台,以更统一的方式进行部署和管理。其次,国资云更强调通过集约、共享、统一的方式,更高效的推进国企上云进程及国资国企上云进程,加速其数字化转型效率。再次,国资云对于云厂商的影响主要在于其服务相关产业的角色定位转化,其产品及服务内容要求的更新。最后,国资云不代表中国云市场的国有化,而是着重于推进相应云技术的信息技术创新,进而构建更可信、可靠的云服务体系。

图片

云赋能——取之于云,用之于民

推进城乡协同发展,助力共同富裕,凸显云计算普惠功能

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同时,更需关注以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以信息流带动技术、资金、人力、物资走向乡村,优化乡村资源配置。在《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等文件陆续出台后,农业数字化建设原则与目标已逐步明确。而在数字乡村建设中,被称为“数字水电”的云计算也应更好地发挥其底座支撑作用,为乡村数字化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云厂商也应和乡村政府积极合作,共同建设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的共建格局。在推进农林牧副渔等传统业务数字化升级的同时,以云为基,配合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培育定制农业,休闲农业等新业态。

图片

图片

云底座——千里之行,始于云上

支撑信息技术产业革新,支持数字场景创新,数字能力升级

随着以“元宇宙”为代表的相关 Web 3.0 概念的出现,其所带来的交互模式升级,互联网功能及内容的拓展,以及对游戏云、视频云等泛互联网行业技术和产品的改变,逐步引发行业热议。虽然概念总是日新月异,但一成不变的是云计算在产业革新和业态进化中的底座地位。虽然关于传统行业如何上云、用云的探讨已成产业互联网的焦点,“云+行业”正逐步超过“云+技术”成为信息技术产业关注的重点。但云计算本身所具备的互联网基因、服务互联网行业的优势,以及在传统行业数字化升级过程中的广泛渗透,让其具备支撑和链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能力。从服务互联网行业到走向传统行业,从赋能人工智能,大数据,到支撑多样边缘设备和终端。在数字场景创新及数字能力升级过程中,离开云计算犹如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可以预见,在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交互更紧密、频繁的未来,云计算将更如鱼得水,为信息技术产业革新提供坚实底座。

图片

附录

图片

图片

:行业安全运营中心的建设步伐加快、疫情下远程上

原文转载:https://mp.weixin.qq.com/s/XIJxYcRTQuZBbWu1g7qgCA